搜索
查看 461 回复 0

洒蓝釉堆塑梅花双喜报春大笔筒

jch

130

主题

0

回帖

919

积分

高级会员

积分
919
发表于 2024-11-25 08:11:03|来自:北京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笔筒是置放毛笔的文房用品,清代非常流行。
清初康熙朝笔筒盛行,以瓷质大笔筒为工艺之巅,笔筒常绘人物故事和青花诗文以显文化气息。
堆花工艺在瓷器上也是常见的技艺表现形式,瓷器上的堆花是以细腻瓷泥堆塑成所需图案,干后再施彩绘,工艺较青花绘画多且更复杂。
下图是一个洒蓝釉堆花彩绘大笔筒,笔筒高约21/22厘米,口径约为16/17厘米。笔筒比较大,器形协调,筒身略有内凹变形,手感较轻,胎呈细腻糯米粉状。





洒蓝釉蓝多白少,分布不均,呈雪花状,蓝色偏深。



梅花,兰草,红嘴雀,奇石都是堆积凸起塑形,绘以不同彩料,表现比较写实。



梅花花朵和花芯形状,梅树干枝虬劲,长尾红嘴喜雀伏在梅枝上,像在观赏梅花盛开的过程。



另一只喜雀站在枝上,像在与同伴私语。梅树绘有一个石桌。



笔筒徐徐左展拍图,几朵红梅绽放枝头。



堆花占笔筒的一半面积,以写实的表现形式,用了很多彩料,画面立体感很强。



另一面是洒蓝釉,釉水肥厚润泽。



实物比拍摄图有深,而且蓝色泛紫。



玉壁底,底面磨损痕迹非常明显。



底心上釉,绘青花双圆圈。



笔筒口沿内卷,方便提拿。



内壁工艺痕迹明显。



内壁不同部位均有不同的痕迹。






底足磨损痕迹放大图,可见泥胎似糯米粉。



底面有旋刮痕,刮旋距比较细。



刮旋痕放大图。



刮旋痕和局部磨擦痕。



底面放大图观察旋刮痕。



底心放大图,青花散发效果明显。



底心内陷效果图。



底心特点。



底心和旋痕,可见胎泥似米粉细腻。



梅花的花朵堆花和彩饰效果。



兰草堆塑和绘彩效果。



喜雀的羽毛和眼睛及鸟脚表现得细致入微。



红梅点点,鸟雀张望。



两朵红梅艳丽盛开,色彩明朗。



堆花和洒蓝对比效果。



堆花局部图。



石桌局部图。



堆花局部图。



局部图。



局部放大图。



局部效果图,洒蓝很好的衬托堆花效果。



洒蓝釉很深。



手掌对比笔筒的高度。



口径和笔筒内部工艺特征表现图。



内部工艺特征。



内壁工艺特征。个人认为堆花工艺是在泥胎上进行的,内壁呈现的应该是手工制作痕迹,不知道行家是否认可?



内卷的口沿。



底面综合观察图。



梅花综合观察图。



双雀对比观察图。
这是本人的藏品,具有康熙笔筒瓷器特征。洒蓝釉是历代瓷中珍品,堆花上彩工艺又是非常复杂的技艺,这件笔筒器形大气,工艺难度很大,是珍藏品之一。
向诸君介绍一件藏品,是表达自己的浅微认知,同时也希望得到老师的指教!
在头条号大平台,发表自已的小作文是快乐的事情,能得到老师和朋友的指教是喜乐的事情!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
快速回帖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