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材料利用率达90%以上、无需人工后期修整……新春开工,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(以下简称“昆山工研院”)与孵化公司昆山博力迈三维打印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成功利用3D打印技术,制作出陶瓷义齿,并拿到了国内首张口腔陶瓷义齿3D打印材料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。
这项技术不仅创新开辟国内3D打印陶瓷义齿先河,更是有效缩短了陶瓷义齿的制作时间,使成本下降30%至40%,大大减轻患者的就诊负担。
8个小时打印30颗
开辟国内3D打印陶瓷义齿先河
走进昆山博力迈三维打印科技有限公司,只见一排排用以实验及生产的3D打印设备整齐摆放,随着机器的规律运作,一颗洁白、光滑的陶瓷义齿被打印出来。从外观上看,这颗义齿与真实的牙齿毫无差异,十分自然。
别看这颗义齿体积不大,背后支撑着的却是世界先进的技术。“最近几年,陶瓷3D打印逐渐兴起,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、工业制造和消费品领域,鲜少触及到口腔。”该公司项目负责人向看苏州记者介绍,由于陶瓷材料的特殊性,为3D打印技术带来了许多特殊困难,尤其是体积很小的义齿。
传统陶瓷义齿是通过数控加工设备,对整块陶瓷材料一颗一颗进行切削加工而成,其中,超过90%的材料被加工掉,既浪费材料,也降低了效率。而3D打印陶瓷义齿,则是通过“加法”加工出来的,因而提高了效率,也使材料利用率达到90%以上。
何为“加法”?看苏州记者在一台正在操作的设备上看到,义齿经过一层层的材料堆叠之后,逐渐被制作成牙齿的形状,整个过程大约需要5小时。值得一提的是,30颗义齿一起打印的话,仅耗时8小时,且无需专业的技术人员操作。
目前,该项目已完成了3D打印口腔修复体的打印设备、材料和工艺的开发,使3D打印的义齿产品满足了所有现行义齿产品的标准。同时,经过多项审批流程,成功获得了国家药监局颁发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》(注册证编号:国械注准20223171660),这也是国内首张口腔陶瓷义齿3D打印材料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。
经历无数次推倒重来
最终迎来3D打印陶瓷义齿产业化
研发的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。事实上,早在2014年,企业成立之初,便已经开启了关于3D打印陶瓷义齿的技术研发。“这个项目我们是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同研发的,就在这个小小的实验室,做了接近十年。”
提前那段技术攻关之路,公司负责人百感交集。他回忆,最早团队采用的是“间接法”,利用注塑成型的方法琢磨了三年,结果到了第三年,发现这一方法行不通。于是,他们立马改变方向,从“直接法”从头做起,也就是如今的直接打印。
“有几次我们在前期实验阶段已经成功了,但是一进入量产或者产业化就以失败告终,那个时候的确感觉很气馁。但是一想到前期已经付出了很多,就还是咬咬牙继续做下去。”公司负责人说道。
值得一提的是,该技术的成功,不仅为批量化生产义齿提供了新方法,而且为高性能精密复杂陶瓷零件的制造提供了新手段。公司已经开发出系列3D陶瓷材料及新型多功能、高精度3D打印机以及制造工艺,实现了全流程的解决方案,部分成果已经应用于医疗器械、电子制造等领域。 |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×
|